父母偏心这个问题,自古以来一直存在。
春秋时期,晋献公以其勇猛的战争才能,征服了霍国、魏国和狄戎等多个国家,历史上称为“并国十七,服国三十八”。然而,在太子继承人问题上,他的选择却表现出了明显的偏心。晋献公宠爱骊姬,听从她的建议,决定让太子申生远离国都,安排继子重耳和夷吾也分别去到边远地区生活。骊姬还通过私下的影响力,让她的亲生儿子奚齐成为了太子。晋献公去世后,因其偏心的安排,导致王公大臣不满,晋国爆发了混乱,奚齐也在大将军的权谋中丧命,最终上演了一场悲剧的王位争夺战。
那么,如何避免家庭中出现偏心,保持和睦呢?
古人有言:“老人是条龙,向谁谁家穷。”意思是父母若对某一方偏心,最终会影响那个家庭的经济状况。因此,不要错误地认为独自接受父母的财富就是致富之道。作为中年人,面对年迈的父母和他们可能的遗产安排,应该保持清醒,勇敢地独立,并尽量减少家庭对自己的负担,同时调整家风。具体来说,无论是财富有多少,在中年阶段,都应当主动拒绝父母的“四种偏心”。
01 “老房子都给你”,拒绝就是明智之举
许多家庭,尽管居住在城市,根源却还是在农村。老家往往有一些继承下来的财产,比如老房子。这些房子似乎意义重大,是祖辈留下的遗产。然而,对于长期定居城市的人来说,这些老房子的管理确实麻烦。我的家乡有许多老瓦房,每年都要维修,屋前的泥土地需要定期除草,若要铺上水泥,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。而红砖房,外观虽然不错,但因为长时间没有人居住,维修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。对于像我这样长期居住在城市的人来说,如何打理这些房产成为了一个难题。反思一下,未来我真的有可能回去老家养老吗?如果回去的可能性非常小,就应该拒绝接受父母将老房子给自己,并建议将其交给那些有意在农村生活的兄弟姐妹。房子的真正价值在于它的“居住和利用”,把它给真正需要的人,才能使这份遗产得到物尽其用。
展开剩余65%02 “花钱养着你”,拒绝就是学会独立生活
常听到一句话:“惯子如杀子。”虽然这句话听起来 harsh,但却深刻揭示了溺爱子女的危害。如果父母过分宠爱你,你很容易形成依赖,缺乏独立性,甚至变成一个依赖父母的“啃老族”。小时候,父母给你的东西,你可能从未拒绝过。但进入中年后,应该有自己的责任感和认知。父母溺爱你的后果很多:首先,你会养成懒惰的习惯;其次,其他兄弟姐妹可能因此心生嫉妒,导致家庭关系紧张,甚至拒绝赡养父母;第三,父母年老后,如果一直依赖你一个人,可能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压力。如果你自己经济独立,生活能力强,父母也会更安心。而且,即使你需要父母的帮助,也应该开诚布公,做到“亲父子,明算账”。
03 “存款都给你留着”,拒绝就是尊重兄弟姐妹
记得外婆年纪渐长时,家庭商议后将自己的存款全部交给了小舅舅。等外婆九十多岁时,身体逐渐虚弱,需要大量的医疗费用时,家里人都在问:“外婆的存款去了哪里?”是不是小舅舅独自拿走了?于是,家里气氛变得紧张。幸好,小舅舅记录了每一笔账务,解释清楚了,否则全家会陷入困惑与矛盾。由此可见,父母的存款管理需要特别小心。在父母年老时,若存款难以管理,家庭成员应召开家庭会议,统一对存款的记录与支出方式,避免不必要的误解。父母若需要花费更多的费用,应定期向兄弟姐妹汇报开支情况,不要藏着掖着,这样大家都能心照不宣,减少矛盾。无论如何,都不该拿父母的“养老钱”来填补自己的一时需要。
04 “把孙子带回老家生活”,拒绝就是承担生儿育女的责任
许多中年父母因为工作原因或旅游将孩子交给老一辈照顾,这种情况在家庭中较为常见。但你是否考虑过隔代教育的潜在危害?首先,祖父母的溺爱可能会导致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,甚至出现“败家”现象。其次,祖父母的教育方式相较现代教育理念来说,往往显得过时,孩子可能会因此失去社会竞争力。再者,祖父母通常都很忙碌,可能无法腾出时间专心照料孩子,教育质量也会受到影响。最后,农村的教育条件和生活水平较低,孩子的身心健康可能因此受到影响。因此,偶尔带孩子回农村体验生活是可以的,但父母仍需承担起教育和培养孩子的责任,不应当把责任完全推给祖父母。
05 结语
《战国策》有云:“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。”父母对孩子的爱,应该是长远的,而非局限于眼前的财富或感情。作为中年人,你在父母、孩子和兄弟姐妹中扮演着多个角色,必须要学会平衡这些关系。虽然不可能做到每个人都满意,但通过主动拒绝偏心,你可以尽量保持家庭和谐,做出正确的决策,并成为家庭的支柱。盲目顺从父母并非最佳孝顺方式,反而可能助长父母的不良习惯。通过与父母的相互理解和支持,才能实现几代人和谐共处。
发布于:天津市